服务热线:400-123-4567

易游体育,只为源头“好”水来 守护清流润民心

时间:2024-12-12 12:48:52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烟波浩渺,碧水万顷。清澈、甘甜的汉江水,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代人。如今,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十载,优质的汉江水,随着宏伟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奔流,润泽千里。

  陕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承担着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光荣使命。陕西汉中、安康、商洛三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供水量占总调水量的70%。也就是说,受水地群众喝的10杯水中,有7杯来自陕西。

  近年来,我省坚决扛起丹江口库区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政治责任,着眼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持续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统筹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环境综合治理等一系列工作,以实际行动当好生态卫士,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徘徊江畔,枫杨荻花,江波浩渺。晨曦洒在汉江上,陕西汉中市的天汉湿地公园逐渐热闹起来。江面上,成群的红嘴鸥翩跹起舞,水岸边,遛早的、晨练的市民,三五成群,怡然自得。

  自2012年汉江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启动以来,天汉湿地公园相继建成百年一遇防汛堤防、水力自控翻板闸、滩地溪流等工程,修复绿地约145.6万平方米,有自然水域6平方公里、生态岛屿219座;生长着314种植物、30种鱼类、90种鸟类,形成了风景优美、生态稳定的湿地景观,成为汉江湿地保护和综合整治的典范。

  治水易游体育,、护水、亲水,天汉湿地公园建成以来,汉江汉中段水质持续保持优良,出境水质常年稳定达到Ⅱ类,原生水生动物种群逐步恢复。

  沿着汉江溯流而上,就来到位于汉中市宁强县的汉水源国家湿地公园。汉水源村坐落在湿地核心区,三千里汉江正是从这里发源,一路向东奔流。

  为护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地,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我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开展水土保持项目,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一整套举措协同发力,助力源头水质更优。

  硬措施换来涓涓清流。通过综合治理,宁强县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55.8%提升到84.7%,汉江出境断面水质连续多年稳定达到Ⅱ类以上标准,源头水质达到Ⅰ类。

  放眼全省,多年来,陕西水利系统始终把保护汉江流域水质安全摆在重要位置,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落实最严格生态保护和库岸管控措施,坚决守护生态安全底线;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编制国控断面达标方案,严格管控移动污染源,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争取中央资金部署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突出尾矿库综合治理,完成秦岭区域小水电站整治任务……

  为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源涵养和水质保障,陕西水利系统实施汉丹江综合整治,汉江汉中段建成了一江两岸示范段,安康段实施中小河流治理195公里,丹江建设堤防71.4公里;流域内佛坪椒溪河、留坝上南河等5条河流被命名为“陕西省幸福河湖”;陕南30座县级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南水北调水源区城市生活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通过持续治理,汉丹江出境断面水质始终稳定在Ⅱ类以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点丹江口水库,犹如一口巨大的水瓮,承载着汉江与丹江的融汇。

  位于秦头楚尾的白河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也是汉江出陕入鄂的最后一道关口。走进白河县卡子镇凤凰村,远处群山叠翠,近处流水潺潺……很难想象,卡子镇凤凰村村民家门前清澈见底的厚子河易游体育,,曾是流不尽的“磺水”。

  据悉,白河县境内硫铁矿资源丰富,1958年至2000年间先后在4个矿区开采形成14处矿点。由于过去开采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不高,开采后的废弃矿硐和废渣散乱堆放,经空气氧化和雨水冲刷形成“磺水”汇入溪流。

  近年来,白河县将废弃硫铁矿污染治理作为生态环保的“一号工程”来抓,按照“技术可靠、经济可行、环境改善”原则易游体育,,全面系统推进综合治理工作,让“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景重现眼前。监测数据显示,与2020年相比,白河县硫铁矿治理区域河道断面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白石河流域“磺水”长度缩短30公里。

  陕西作为南水北调水网的主骨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质保障区和水源涵养区,承担着丹江口水库70%的水量保障任务。积极推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至关重要。

  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长期稳定达标,“十四五”期间,我省强化水源地生态保护和修复,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土流失治理为抓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防治,累计完成中央和省级投资20.9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54平方公里,夯实了农业农村生产基础条件,在改善生态环境、减少面源污染、持续净化水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冬日,行走在陕南地区的水源地上,“保护河流人人出力,美丽乡村代代受益”“深化河长制湖长制,共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等大型宣传牌在南水北调中线上处处可见。

  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有清洁水源,陕西省坚定不移推行河长制,全面加强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2018年以来,陕西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河湖长协调解决河道、湖泊的管理和保护等重大问题。今年5月30日新修订的《陕西省河道管理条例》明确提出,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湖长体系。各级河湖长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河道、湖泊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组织领导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工作。

  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在河湖长制的支撑下,越来越多的幸福河湖持续涌现,越来越精细的管理机制也不断丰富着河湖长制的内涵——

  在安康汉滨,“河湖长+警长+督察长+检察长+法院院长+护河员”的“五长一员”工作模式,不断擦亮河湖生态底色;

  在汉中佛坪,“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三长’+林(山)河(湖)田‘三长’”队伍共护绿水青山,实现办理一案、警示一片……

  不仅如此,汉中、安康两市还“打破”行政边界,开展汉江流域协同立法,加强上下游联防联治。

  目前,全省共有五级河湖长19722名,其中省级河湖长7名,市级河湖长118名,县级河湖长1137名,乡级河湖长4228名,村级河湖长14232名。全省已设立村级工作室4851个、建立村级制度体系4285套、组建村级河湖管护队伍6774支、设立村级巡(护)河员、保洁员21878名,确保河湖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

  “我们把保护水源,当作一种常态、一种自觉。”这是汉江源头所在地、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汉水源村村级河长王光俊说的一句话。在宁强的汉水源经常会看到一群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在小溪边拿着夹子捡拾矿泉水瓶等杂物,这是汉水源村村民自发组成的护水队,在流经村庄的河流边定期巡逻,捡垃圾、清杂草、劝阻不文明行为等。

  广大群众的治河理念由“你来治”转变为“我要治”,大家都从旁观者变成河湖治理保护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形成了群防群治、全民治河的良好氛围。

  陕西护水政策的保护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河流、湖泊保护,逐步扩展到地下水、湿地等水生态系统的全面保护。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河湖面貌持续向好;强化流域统筹治理,推动省际协同合作;开展河湖健康评价,推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

  目前已有15条河流被命名为省级幸福河湖。陕西省汉江(汉中市段)被成功推荐为水利部2024年幸福河湖优秀案例。渭河、清姜河先后被评为“全国最美家乡河”。2023年以来先后有金陵河、温泉河、堰河和沋河等4条河流,纳入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设支持。通过项目引领,努力建设一批智慧河湖、幸福河湖,让群众充分享受河湖生态治理红利。

  陕西河湖长制实现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环境治理等河湖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河湖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长渠通南北,润泽千万家。一泓清水滋润了沿线城市,更惠及了亿万百姓。未来,陕西水利系统将持续贯彻新发展理念,严格水资源监管、强化水环境治理、推进水生态修复,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易游体育,易游体育,易游体育,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