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位于汉江和嘉陵江重要水源涵养地,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核心区的四川达州,当地聚焦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采取川渝共治、出台地方法规等方式,重点加强河湖管理,推动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在四川达州开江县,流经县城的新宁河河道治理工程,眼下正在加紧进行,预计将在2024年10月竣工。项目将解决污水直排和乱排等问题,改善县域生态环境。
而在100多公里外的达州大竹县,当地观音镇铜钵河边,居民们正沿着新打造的景观道散步游览。铜钵河左岸是四川达州大竹县,右岸是重庆市梁平区,川渝共同河界14公里。
早些年,因沿河的煤矿、造纸、麻纺、畜禽养殖和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导致铜钵河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臭水河”。
为守护好一江清水,2020年底,川渝两地签订《深化川渝两地水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协议》等共治协议,建立跨界河流联合巡查、联合执法yy易游体育,、信息共享等合作机制。
达州也全面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在大竹县观音镇先后实施场镇管网雨污分流工程、人工湿地工程、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工程等大小项目10多个,修建污水管网18.8公里、治理河道约3.6公里。如今的铜钵河平滩河段已建成为四川省省级美丽河湖。
位于达州市通川区的莲花湖,如今也同样改变了模样,曾经这里污染严重。2017年,达州市将莲花湖调整为禁养区,关闭畜禽养殖场14家、取消水面养鱼、拆迁沿湖农家乐等22万平方米,彻底消除莲花湖保护区周边的污染源。
现在的莲花湖水清岸绿,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及以上。迁徙、繁殖的鸟类超30种,成为四川省省级美丽河湖。海草床修复 助力海洋生态保护
近些年,位于山东东营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断加大海草床的修复,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更为适宜的栖息环境。
来自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专家团队,在黄河三角洲保护区滩涂上“摸爬滚打”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看到一片隐约可见的墨绿色,那是一片经过修复的连绵海草床。
黄河三角洲是日本鳗草的原生地之一,曾分布着我国面积最大的日本鳗草海草床,是多种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和繁衍场所。
然而随着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的入侵,严重侵占了日本鳗草生存环境,叠加气候变化、极端台风天气等各种因素,导致黄河三角洲的海草床毁坏严重。
海草床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黄河入海口的潮间带上,潮水奔流往复,矮小的海草随波漂荡yy易游体育,,在浅海中吸碳释氧。
同时,海草床富含腐殖质,底栖海洋动物种类由修复初期的9种增加到了现在的15种。
经过持续修复,从高空俯瞰,黄河入海口的宽阔潮滩,海草床从修复核心区域连绵至四五十公顷,疏密不同,快速生长。